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美亚太竞争性共处模式探析(3)

来源:亚太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美两国追求的是不同的贸易目标。中国强调经济发展,倡导灵活性的经贸规则,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和诉求。客观地说,除实现经济目标外,其中

中美两国追求的是不同的贸易目标。中国强调经济发展,倡导灵活性的经贸规则,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和诉求。客观地说,除实现经济目标外,其中也有抵御美国经贸规则及发展周边外交的战略考虑。而美国推动的TPP除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投资、透明度等传统议题外,还附有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劳工合作备忘录》和《环境保护协议》,并要求所有成员实现贸易、投资与服务一体化,赋予商业和资本更高权力。其规则与美与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达成的自贸协定极为相似,目的是在条件成熟时将这些规则推广至整个亚太地区,同时强迫被排除在外的国家接受既定规则,置中国等新兴国家于“重新入世”的困境。为应对TPP挑战,中国坚持在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原则下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并以“低门槛准入”、“共同协商”、“渐进式自由化”的推进路径推动RCEP发展,与美在地区经贸规则上形成竞争之势。

与此同时,两国在地区安全上也存在竞争。长期以来,美国的亚太盟友体系主导着地区安全,其强烈的排他性及对地区威胁的指向性令中国担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越来越注重打造自身的亚太安全话语。自1998年起中国已9次发布《国防白皮书》,2002年中国正式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自2007年起定期参与香格里拉对话,2014年提出“亚洲安全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积极主动地以合作安全打造自身的亚太安全话语,并在亚太及东盟平台上与美国形成某些良性互动,表示“太平洋足够大”,中国不谋求排挤美国。美国也曾表示乐见中国崛起,其同盟体系不针对中国。[注]“Transcript: 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and President Xi Jinp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fore Bilateral Meeting,” 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June 7, 2013.但从事实看,中美双方围绕安全规则的竞争甚至对立也一直存在。中国主张构建以合作安全为基础的亚太安全框架,被美认为具有超越和消融美国盟友体系的含义;[注]Kristien Bergerson, “China’s Efforts to Counter U.S. Forward Presence in the Asia Pacific,” March 15, 2016,

二、范式转变:“竞争性共处”

如果说中美在亚太长期形成了从冷战遏制到后来竞合并存的互动关系,那么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关系正在向“竞争性共处”调整。所谓“竞争性共处”,一是双方关系主要基调是竞争;二是竞争并非完全的相互排斥,而是为合作留下一定空间;三是美国处于进攻态势,中方处于守式,但中国渐进式扩大地区影响力的举动仍在深化。那么,这一新模式产生的背景和驱动力是什么?它与过去有何不同?在中美的亚太互动中是如何体现的?如何对其进行评估?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第一,美对华认知与定位转变是中美关系新模式产生的主因。美国对华战略判断的改变可以追溯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赶超日本、成为“世界老二”之时。自此各种“中国变得更加强硬”的批评声音增多,直至奥巴马出台“亚太再平衡”,欲通过全方位重返亚太予以应对,塑造中国崛起方向。但奥巴马后期开始,美国对华态度逐步趋于悲观,“接触无用”“中美关系处于临界点”等观点此起彼伏,直至特朗普上台,其“美国优先”论与美国战略界长期酝酿的消极态势合流,从而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对抗状态。2017年底美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以“一个竞争性的世界”为开篇,称大国竞争的时代回来了,中国是首要的“竞争对手”(competitor、rival、adversary三词交互使用)。《国防战略》则提出大国竞争替代反恐成为美国的首要威胁。在美国看来,所谓竞争包含以下特征。一是竞争不是以直接冲突的方式,而是渐进的、隐蔽的,逐步侵蚀美国的战略、经济与影响力。这种竞争将是长期、战略性的。由此对其威慑也更加复杂。二是竞争是全方位的,美国必须以全政府手段(whole of government)回应。军事上应以实力求和平,增强军力、信心、强化盟友,经济上加强执行与监督措施,同时提高美自身的竞争力。三是竞争不意味着敌对,也不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冲突。最好的竞争是阻止冲突,培育健康竞争,即在“公平、对等原则下实现自由市场的充分竞争”。其潜台词是不否定合作,但需要按照美国的意愿合作。[注]Kristien Bergerson, “China’s Efforts to Counter U.S. Forward Presence in the Asia Pacific,” March 15, 2016,

美对华定位的转变使中美关系发生“范式转变”,“竞争性共处”成为新模式。这一模式与美苏冷战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一是美国对华并未采取全面遏制包围的政策,强调竞争不同于遏制,试图说明竞争本身并非坏事,而是要实现“健康竞争”[注]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 Dec. 2017, p.13,

文章来源:《亚太经济》 网址: http://www.ytjjzz.cn/qikandaodu/2021/0319/591.html



上一篇:美国对亚太地区水援助之分析及启示
下一篇:特朗普政府对东盟政策走向

亚太经济投稿 | 亚太经济编辑部| 亚太经济版面费 | 亚太经济论文发表 | 亚太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亚太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